海底数据中心的利与弊

2025-01-21 15:12:14
储仲曜
冶金VPS

微软数据中心沉海的原有目的是什么?

6月10日,美国媒体报道称,微软在赚钱的同时将其一数据中心沉入大海,以拯救地球。
Natick项目目前在英国奥克尼群岛附近的北海海面以下约30米处运行,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

根据美国6月6日的报道,逻辑是合理的。
客户可以通过将数据中心移至更靠近计算能力中心的位置来受益,从而减少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时间。

往返距离让上网、在线游戏更加顺畅。

微软表示,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洋150公里的范围内。
由于海洋在所有深度都保持寒冷,因此将机器放置在海底可以节省冷却成本,而冷却成本占数据中心运营预算的很大一部分。
报告称,Natick项目的数据中心由864台服务器组成,安装在约40英尺长的集装箱内,目前这些集装箱位于距离海岸线约14英里(22公里)的水下。

微软为什么非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海底?了解服务器背后的科学

微软为何将服务器放在海底作为互联网的第三次革命,云计算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让任何互联网用户都可以随时获取资源。
这背后真正的支撑不是天上的云,而是地面上无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
面对近年来数据中心建设的快速发展,微软另辟蹊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相比陆地,海底或许是数据中心的最佳目的地。
首先是成本问题数据中心的发展直接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
据统计,全球数据中心每年消耗的电力约占全球总电量的2%,能源消耗成本占整个IT行业的30%至50%。
因此,“如何降低服务器散热成本”成为了互联网企业不断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一些巨头纷纷开始了自己的“散热之道”。
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公里。
这里常年低温,可以吸引冷空气散热。
阿里巴巴数据中心位于杭州千岛湖,这里年平均气温17℃。
深湖水的循环流可用于帮助冷却服务器。
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有5个洞穴,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温度低。
微软更有想象力,直接将服务器淹没在海底,想要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打造绿色节能的水下数据中心。
距离问题同样重要。
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60公里范围内。
显着改善。
相比之下,如果想要在人口稠密的土地上建设数据中心,就会面临占地面积、能源成本、法律法规等诸多挑战。
在偏远地区建设数据中心也会带来网络延迟问题。
因此,基于以上两大优势,2014年8月,微软正式启动Natick项目,探索水下数据中心的可行性。
2015年8月,第一个原型潜艇数据中心在加利福尼亚州海岸运行了101天。
2018年6月,第二台拥有864台服务器的原型机被放入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深海,以验证其经济、后勤和环境可行性,该机器将在海底运行多年。

大型科技公司会把服务器放在海底,为何要这么操作?有什么科学依据?

存储服务器的位置称为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主要问题是集中在一个区域的大量服务器产生的热量。
目前日本的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二线核心城市地区,以企业运营商的数据机房为主,民间企业的数据中心为补充。
散热主要依靠专业的空调设备和传热设备。
除了城市之外,海外的数据中心也在冰山、雪地等地区发展,利用自然资源散热。
包括海水散热,我们还利用潮汐、洋流等自然能源,综合利用资源,降低传统散热成本,走可持续、绿色、环保的道路。
但这并不像把服务器扔进海里那么简单。
考虑安全和散热。
就安全而言,最重要的是人员伤亡因素。
目前,湖泊和河流用于繁殖活动,这些活动可能是狭窄且恶意的。
海洋,特别是深海区域,目前是只有专门设备和人员才能进入的区域,受到外界破坏的程度很小。

散热,因为海洋在流动,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
与海洋相比,湖底是静止的、停滞的。
、河小事成就大事,散热是安全其次的。
将数据中心设在海上的想法是由微软员工于2014年提出的,微软研究部门开始实施。
第一个数据中心安装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海底。
这有两个好处。
研究表明,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20海里以内。
可以缩短服务距离。
这里可再生资源丰富。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海洋更宽更深,水温相对恒定,美国著名的五大湖深度仅400米,大多数淡水湖都是饮用水源。
从安全、便捷、经济的角度来看,建设海上数据中心更为方便。

微软要把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海底,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主要是为了散热。
因为数据中心实际上运行的是在当前科技条件下处理数据的计算机。
只要这些计算机处于高强度状态,就一定会产生热量,因此必须有适当的冷却。
目前最流行的方法是将其放在空调房间内。

但是,这些小型数据中心无法在微软这样的大型数据中心的空调房内运行。
足够的所以他们一般会在高纬度地区建立数据中心,或者像微软现在做的那样,他们会直接在水温比较低的水中建立数据中心。

事实上,微软并不是唯一一家开始将计算机沉入大海的公司。
买一个这样的大池塘。
其他人则添加金鱼,然后在罐子里放一个冷水瓶,这样热量就会变得更热。

如果微软把数据中心放在海底;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空调电费和场地费用,而且微软的数据中心这么大,空调是必不可少的。
在伟大的低处这么低的温度让空调全年运转需要多少电费?

数据中心是否足够成熟;可以拯救地球未来,数据中心可能会加到海上。
资源多,水环保,一物多用,不会浪费很多地面资源,是面向未来的积极举措。

为什么微软非把服务器沉在海底?而华为却放置在深山中,有什么不同?

1、云计算依托分散在全球的庞大数据中心,帮助数百万互联网用户随时随地获取资源。
2、数据中心散热成本高,如何有效散热是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考虑因素。
3.微软选择将服务器部署在海底,以利用海水的自然冷却能力,而Facebook和阿里巴巴则分别依靠吕勒奥的寒冷气候和杭州千岛湖的深水来冷却其数据中心。
我做到了。
4、腾讯选择利用贵州省贵安市一个山洞的降温环境,华为也在这里建设了数据中心。
这是因为当地气候凉爽稳定,电费低廉。
5、微软海底数据中心利用冷洋流的通过,通过自然冷却来减少空调的使用和成本。
6.无论是微软、华为、谷歌还是苹果,在建设数据中心时都会考虑成本和安全因素,尤其是散热问题。
7、海底服务器的散热取决于海水的低温和流动性,而深山服务器的散热则取决于洞穴的低温环境和风流。
8、海底数据中心和深山数据中心的安装都是为了保温降温、节能减排,但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
9.虽然微软和华为的选址策略反映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最佳冷却解决方案,但其他科技公司也在探索最佳冷却技术。
10、服务器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微软和华为选择不同的环境来节能减排。
11.贵州省气候凉爽、电力成本低、地质稳定,有利于数据中心运营和成本控制,成为科技公司首选的数据中心所在地。
12、微软和华为的散热策略体现了他们对成本、稳定性和创新的不同考虑,也体现了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