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软非把服务器沉在海底?而华为却放置在深山中,有什么不同?
1、云计算以巨型数据中心为基础,遍布全球,支持无数互联网用户随时随地获取资源。2、数据中心散热成本较高,有效散热是降低运营成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微软选择部署海底服务器以利用海水的自然冷却能力,而Facebook和阿里巴巴则分别利用吕勒奥的低温气候和坑洲天岛湖的深水来冷却数据。
中心。
4、腾讯选择利用贵州贵安山洞的降温环境,华为也在这里建设数据中心,因为当地气候凉爽、稳定,电价低廉。
5、微软海底数据中心采用自然冷却方式,利用冷洋流经过的地方,减少空调的使用,降低成本。
6、无论是微软、华为、谷歌还是苹果,他们在建设数据中心时都会考虑成本和安全因素,尤其是散热。
7、海底服务器的散热能力取决于海水的低温和流动性,而深山服务器则取决于洞穴的低温环境和风流。
8、建立深海、山地数据中心,起到保温降温、节能减排的作用。
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
9、微软和华为的定位策略体现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最佳冷却解决方案,而其他科技公司也在寻找最合适的冷却技术。
10.服务器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采取有效的冷却措施。
微软和华为选择不同的环境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11.贵州气候凉爽、电力成本低、地质稳定,有利于数据中心运营和成本控制,成为科技公司数据中心的首选地点。
12、微软和华为的散热策略体现了他们对成本、稳定性和技术创新的不同考虑,同时也展示了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微软为什么非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海底?了解服务器背后的科学
微软为什么要把服务器放在海底?作为互联网的第三次革命,云计算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它将众多的计算资源统一起来,让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随时访问资源。这背后真正的依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云,而是地面上无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
面对近年来数据中心建设的快速发展,微软另辟蹊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相比陆地,海底或许是数据中心的最佳目的地。
首先是成本问题数据中心的发展直接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
据统计,全球数据中心每年使用的电力约占全球总电量的2%,能源消耗成本占整个IT行业的30%至50%。
因此,“如何降低服务器散热成本”成为了互联网企业时刻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一些巨头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豪华散热方式”。
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公里,这里常年低温,可以吸入冷空气来散热。
阿里巴巴数据中心位于杭州千岛湖,年平均气温17℃,深湖水的循环流可以帮助服务器冷却。
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有5个洞穴,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温度低。
微软更有想象力,将服务器直接沉入海底,除了上面提到的成本问题外,它还想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打造绿色节能的水下数据中心。
距离问题同样重要。
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离海岸60公里的范围内,想象一下,如果数据中心放在沿海城市附近的海域,数据传输距离会很短,网络速度也会很慢。
显着改善。
另一方面,如果要在人口稠密的土地上建设数据中心,将会面临占地面积、能源成本、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挑战,而且建设在偏远地区还会造成网络延迟问题。
因此,基于以上两大优势,2014年8月,微软正式启动Natick项目,探索水下数据中心的可行性。
2015年8月,第一个海底数据中心原型在加利福尼亚州海岸运行了101天。
2018年6月,第二台配备864台服务器的原型机被放入苏格兰奥克尼岛附近的海底深处,为了验证经济、物流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该机器已在海底运行多年。
。
微软为什么建在海底?是初中物理的题吗?
电力费用约占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的70%。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电费。
船用冷却技术减少了散热。
你必须有一些高中物理知识。
电力费用约占整个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的70%。
因此,在设计数据中心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微软真正的水冷技术是否可以称为海洋冷却技术,这是一种独特的方法,潜艇制造商NavalGroup签约设计了水下数据中心,采用了与水下数据中心相同的冷却技术。
潜艇上,通过将海水泵入位于每个服务器机架背面的冷却剂管中,然后将其返回海洋同时冷却循环,以避免氧气和水蒸气引起的腐蚀问题,研究人员转密封的充氮服务器隔离氧气和水蒸气,同时使其远离人为干预。
海底有潮汐涡轮机等可以发电的设备,海岸有高耸的风力涡轮机和覆盖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数据中心可以通过水下电缆连接到岸上的奥克尼岛电网。
而数据是通过微软的光纤网络传输的。
根据官方数据,这是由于这些设备提供的功率在满负荷运行时不足250千瓦(kW)。
为什么微软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水下?
这是因为微软希望降低冷却成本。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运行会散发大量热量。
如果热量不及时散发,服务器烧毁的可能性很大。
但增加冷却设备会增加电力使用和成本,因此微软工程师想出了一个“不寻常”的解决方案:将数据中心存储在水下。
数据中心的散热量很大,尤其是在数据高峰期,服务器运行压力增大,工作速度加快,如果不及时降温,就会产生更多的热量。
外部。
数据中心一旦出现故障,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考虑到数据的成本,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来冷却数据中心。
在中心,电力成本约占20%,其中42%的电力成本用于热辐射。
因此,为了降低冷却成本,微软将其数据中心建在水下。
这可以为您节省一些电费,而且您不必担心您的数据中心运行速度太快而无法及时散热。
另一方面,微软的举动也符合当今的环保理念。
利用水的自然冷却减少了对电力的依赖,毕竟目前大部分电力供应仍然以化石能源火电为主,化石能源日益增加的环境负担将会减轻。
微软表示,计划在水下建设更多数据中心,并在未来大规模部署。
不得不说,微软是一家技术创新型公司,有着非常好的想法。
微软今天的成就与我们所有研发专业人员和员工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未来我们不仅能够建设海底隧道和海底电缆,还能够在海洋中建设数据中心。
微软要把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海底,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主要用于冷却,因为数据中心实际上运行着处理数据的计算机。
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只要这些计算机高强度运行,就一定会产生热量,所以必须有相应的冷却。
目前最流行的方法是将其放置在空调房间内。
然而,这些小型数据中心如果放置在空调房内,几乎无法发挥作用。
对于微软这样大的数据中心来说,普通的空调房肯定不行。
足够了,所以它们通常安装在高纬度地区,或者像微软现在做的那样,数据中心会直接建在水中,那里水本身的温度比较低。
事实上,微软并不是唯一一家将电脑沉入大海的做法,市面上也有“水冷机箱”,其实都是这样的。
相同。
像这样,买一个大水箱,别人在里面放金鱼,水冷箱放在箱里。
现在天气稍微暖和一点。
而如果微软将数据中心放在海底,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费和空调费用。
微软的数据中心一定很大,所以空调也一定很大。
虚弱的。
这么大的空间,这么低的温度,全年开空调要花多少电?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如果数据中心足够成熟,未来很多科技公司都可以把数据中心扔到一边,这样就能拯救地球。
。
资源很多,而且水又环保,不会在野外造成太多的资源浪费。
这是一件多才多艺的事情,也是对未来迈出的积极一步。